俗话说,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可这事却在陈百怀40岁那年同时发生了。2005年,陈百怀从房县乡镇调到市体育中心,从一名财务专管员成为一名网球管理员。从没见过网球长啥模样的他,为了胜任这份全新的工作,不得不走上球场,挥汗如雨,苦练技艺。
这一练就是十几年。这些年来,他不仅从门外汉变成了网球场上的 “好把式”,练就了一身好球技,更成了一名融管理、服务、教练、裁判、运动、指导等多项技能于一身的行家里手,成为市体育中心“六员”建设中的强兵。
■记者 祝梦 通讯员 张翼 张弛 周磊 郝兴哲
从“门外汉”到“陈一拐”
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一天要换四套衣服,那一件件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是陈百怀苦练技艺最好的见证。“2005年刚调整工作时,感觉身份完全颠倒过来,看着一个个毛绒绒的球,简直无所适从”,如今,回忆起刚到市体育中心的日子,陈百怀说,就像做梦一般,作为一个网球管理员,却对网球一窍不通,每次面对健身人员的陪练邀请,他都觉得很尴尬。
那段时间,因为压力太大,陈百怀整晚都睡不着。体育中心领导看出他的心事后,便多次找他谈心。面对领导的信任和关怀,他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为了练好球技,陈百怀从零开始,认真钻研网球理论知识和网球基本技术,别人打球,他看,别人评球,他听,有人教球,他就在场边跟着学,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十几年如一日,他从一名“门外汉”变成网球场上的“好把式”。网球之于他,也不再只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爱好,一份事业。
如今,因为陈百怀变换莫测的打球技能,大家给他取了个雅号“陈一拐”。“陈一拐”究竟“拐”在哪儿?与他交手的对手说,“哪里接球不舒服他就把球‘拐’到哪儿。”他的搭档说,“球场上哪里需要他就从哪里‘拐’出来,凡是难接的球都是他‘拐’出来接。”
陈百怀的“拐”,既“拐”得让对手着急,也“拐”出了搭档间的默契,更“拐”出了“名弟子”,如今被誉为“下一个李娜”的网球运动员郑钦雯,陈百怀就是她的启蒙老师。
从“网球盲”到“穿线师”
“陈百怀的穿线水平,丝毫不亚于国家级穿线师。”省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克勤对陈百怀穿线水平高度评价的背后,是陈百怀数以千次的钻研和练习。
从不知网球为何物的“球盲”,到掌握可以媲美国家级穿线师的网球拍穿线技术,陈百怀是如何做到的?他的同事说,这得益于他勤于钻研的匠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陈百怀回忆,最初学习网球拍穿线完全出于巧合。有一次,他在打球时无意间打断了球拍线,要把线重新穿上修好需要跑好几里路找穿线师傅,非常耽误工夫。陈百怀觉得,这样来回跑找穿线师傅实在不是长远之计,如果顾客临时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求人不如求己,自己连打网球都学会了,难道还学不会穿线吗?说干就干,他立刻买了穿线机自学起了穿线的手艺。
网球拍穿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穿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拍子的磅数不准确,影响打球的手感和质量。学习过程中,陈百怀先是在网上找视频一遍一遍地看,反复看几遍后实际动手一次,穿完就上场打球试手感,打球不顺畅再把线剪断重新穿,这样反反复复练习了数百、上千次后,他的穿线水平也越来越高超。
如今,不仅市体育中心网球场上的球拍线断了是陈百怀穿,他的穿线技术也走出了十堰,走向了全国。每逢省级、国家级网球大赛举办,网球拍遇到穿线问题时,他总能马上解决。
一次,省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克勤在看到陈百怀的穿线技术后,赞叹道:“陈百怀的穿线水平丝毫不亚于国家队穿线师,服务态度更是令人敬佩。”
从“保洁员”到“陈劳模”
“我对他的敬佩之情简直是从脚底板贯穿到了天灵盖儿,他就是咱体育中心的‘陈劳模’啊!”提起陈百怀,市体育中心网球教练郝兴喆肃然起敬。他告诉记者,作为网球教练,每天早晨六点半到球场已经算早了,可有一个人永远比他还早,那就是陈百怀。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5点,当很多人还做着美梦时,陈百怀已悄悄来到球场清扫场地,微笑迎接每一位前来打球的健身人员。上午八点半,健身人员练完球都回去了,他又花费三四个小时将网球场冲洗得干干净净。
没人打球时,陈百怀也闲不住,他总要在网球场上转几圈,球网破了,门锁坏了,边网有洞了,这些问题他总能手到擒拿,修得很好。有人打球时,他既能当裁判员,也能当运动员,还能当教练,随叫随到,换好衣服就能上场“拐”几把。
2015年5月,在湖北省体育系统网球赛中,因病刚做完手术不久的陈百怀,在赛场上打完比赛后,已经体力不支,本来可以回去休息的他,硬是忍着伤痛扶着腰,一直陪着所有同伴打完比赛才退场。
如今,53岁的陈百怀早已不只是一个网球管理员,球场需要陪练时,他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有健身人员打球时,他是健身服务员;球场需要教练时,他是网球教练员;球场需要裁判时,他是网球裁判员。同时,他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陈百怀的抽屉里,收藏着“全国青少年网球项目教练员”、“全省网球教练员”资格证、“优秀裁判员”、“先进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及多个市级网球比赛获奖证书,这一张张证书记录着他十多年来走过的脚印。“远学中国女排,近学中心百怀,陈百怀是我们‘六员’建设中的精兵、强兵,更是大家争相学习的标兵”,市体育中心主任王瑞告诉记者,多年来,市体育中心一直致力于强化队伍建设,从最初培养单一的岗位标兵,到“一人一技、一技一精、一精多能”,再到如今全面系统地以体育场馆管理员、体育健身服务员、体育赛事裁判员、体育竞技运动员、体育项目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具体内容的“六员”建设,这一路走来,陈百怀无疑都是先锋者和领航者。
如今,在市体育中心“六员”建设指导下,在陈百怀的引领下,他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精神正深入到所有职工的心里,全中心形成“你追我赶练内功、争先恐后创佳绩”的氛围,正渐入佳境……